『黄帝内経 霊枢』

 

五癃津液別 第三十六

 

36◆五癃津液別 第三十六

黄帝問于岐伯曰 水穀入于口 輸于腸胃 其液別爲五
天寒衣薄 則爲溺與氣
天熱衣厚 則爲汗
悲哀氣并 則爲泣
中熱胃緩 則爲唾
邪氣内逆 則氣爲之閉塞而不行
不行則爲水脹 余知其然也 不知其何由生 願聞其道

岐伯曰
水穀皆入于口 其味有五 各注其海 津液各走其道
故三焦出氣 以温肌肉 充皮膚 爲其津 其流而不行者 爲液

天暑衣厚 則腠理開 故汗出
寒留于分肉之間 聚沫則爲痛
天寒則腠理閉 氣濕不行
水下留于膀胱 則爲溺與氣

五藏六府
心爲之主 耳爲之聽 目爲之候
肺爲之相 肝爲之將
脾爲之衞 腎爲之主外
故五藏六府之津液 盡上滲于目
心悲氣并 則心系急
心系急則肺擧
肺擧則液上溢
夫心系與肺不能常擧 乍上乍下 故欬而泣出矣

中熱則胃中消穀 消穀則蟲上下作 腸胃充郭 故胃緩 胃緩則氣逆 故唾出

五穀之精液 和合而爲膏者 内滲入于骨空 補益腦髓 而下流于陰股
陰陽不和 則使液溢而下流于陰 髓液皆減而下 下過度則虚 虚故腰背痛而脛痠

陰陽氣道不通 四海閉塞 三焦不寫 津液不化 水穀并于腸胃之中
別于廻腸 留于下焦 不得滲膀胱 則下焦脹 水溢則爲水脹
此津液五別之逆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