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経 素問』

 

水熱穴論篇 第六十一

 

黄帝問曰 少陰何以主腎 腎何以主水 
岐伯對曰 
腎者至陰也 至陰者盛水也 
肺者太陰也 少陰者冬脉也 
故其本在腎 其末在肺 皆積水也 

帝曰 腎何以能聚水而生病 
岐伯曰 
腎者胃之關也 關門不利 故聚水而從其類也 
上下溢於皮膚 故爲胕腫 胕腫者 聚水而生病也 

帝曰 諸水皆生於腎乎 
岐伯曰 
腎者牝藏也 地氣上者屬於腎 而生水液也 故曰至陰 
勇而勞甚 則腎汗出 腎汗出逢於風 
内不得入於藏府 外不得越於皮膚 客於玄府 行於皮裏 傳爲胕腫 本之於腎 
名曰風水 
所謂玄府者 汗空也 

帝曰 水兪五十七處者 是何主也 
岐伯曰 
腎兪五十七穴 積陰之所聚也 水所從出入也 
尻上五行 行五者※1 此腎兪 故水病下爲胕腫大腹 上爲喘呼 不得臥者 標本倶病 
故肺爲喘呼 腎爲水腫 肺爲逆不得臥 分爲相輸 倶受者 水氣之所留也 
伏菟上各二行 行五者※2 此腎之街也 三陰之所交結於脚也 
踝上各一行 行六者 此腎脉之下行也 名曰太衝 
凡五十七穴者 皆藏之陰絡 水之所客也 

帝曰 春取絡脉分肉 何也 
岐伯曰 春者木始治 肝氣始生 肝氣急 其風疾 經脉常深 其氣少 不能深入 
故取絡脉分肉間 

帝曰 夏取盛經分腠 何也 
岐伯曰 夏者火始治 心氣始長 脉痩氣弱 陽氣留溢 熱熏分腠 内至於經 
故取盛經分腠 絶膚而病去者 邪居淺也 所謂盛經者 陽脉也 

帝曰 秋取經兪 何也 
岐伯曰 秋者金始治 肺將收殺 金將勝火 陽氣在合 陰氣初勝 濕氣及體 陰氣未盛 未能深入 故取兪以寫陰邪 取合以虚陽邪 陽氣始衰 故取於合 

帝曰 冬取井榮 何也 
岐伯曰 冬者水始治 腎方閉 陽氣衰少 陰氣堅盛 巨陽伏沈 陽脉乃去 
故取井以下陰逆 取榮以實陽氣 
故曰 冬取井榮 春不鼽衄 此之謂也 

帝曰 夫子言治熱病五十九兪 余論其意 未能領別其處 願聞其處 因聞其意 
岐伯曰 
頭上五行 行五者※3 以越諸陽之熱逆也 
大杼膺兪缺盆背兪 此八者 以寫胸中之熱也 
氣街三里巨虚上下廉 此八者 以寫胃中之熱也 
雲門髃骨委中髓空 此八者 以寫四支之熱也 
五藏兪傍五 此十者 以寫五藏之熱也 
凡此五十九穴者 皆熱之左右也 

帝曰 人傷於寒 而傳爲熱 何也 
岐伯曰 夫寒盛則生熱也 

 


【参照】『類経』二十一巻 鍼刺類三十九、熱病五十九兪 P487

 

※水兪五十七處者

尻上五行 行五者※1 此腎兪

中行五穴:長強、腰兪、命門、懸枢、脊中。
次二行各五穴:白環兪、中膂内兪、膀胱兪、小腸兪、大腸兪。
又次二行各五穴:秩辺、胞肓、志室、肓門、胃倉。

五行共二十五穴、皆在下焦而主水、故皆曰腎兪。

 

伏菟上各二行 行五者※2

伏菟上各二行、行五者,此肾之街也。(伏菟,足阳明经穴。伏菟之上,即腹部也。腹部之脉,任居中行,左右各二,夹脐旁两 行者,足少阴并冲脉气所发,行各五穴,则横骨、大赫、气穴、四满、中注是也。次外二行者,足阳明经所行,行各五穴,则气冲、归来、水道、大巨、五陵是也。 左右共二十穴,此皆水气往来之道路,故为肾之街也。)三阴之所交,结于脚也,踝上各一行,行六穴,此肾脉之下行也,名曰太冲。(三阴,肝脾肾三经也。三阴所交俱结于脚,故足太阴有三阴交穴。踝上各一行,独指足少阴肾经而言。行六穴,则大钟、照海、复溜、交信、筑宾、阴谷是也,左右共十二穴。肾之大络,并冲脉下行于足,合而盛大,故曰太冲。)凡五十七穴者,皆脏之阴络,水之所客也。(右共五十七穴。皆藏之阴络,为阴气之所行,故治水者当察而取之。)


伏兔上各二行、行五者、此腎の街也:横骨、大赫、気穴、四満、中注。
次外二行者:気衝、帰来、水道、大巨、外陵。

三陰之所交、結於脚也:三陰交
踝上各一行、独指足少陰腎経而言。行六穴:太衝、照海、復溜、交信、築賓、陰谷
腎の大絡、並衝脉下行於足、合而盛大、故曰太衝。

 

頭上五行 行五者※3 以越諸陽之熱逆也


中行五穴:上星、顖会、前頂、百会、後頂。
次両旁二行:五処、承光、通天、絡却、玉枕。
又次両旁二行:臨泣、目窓、正営、承霊、脳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