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鍼灸資生経』

第三


01 虚損

 

虚損

 脳虚冷、脳衂、風寒入脳、久遠頭疼等、宜灸顖会。

予年踰壮、沍寒夜観書、毎覚脳冷、飲酒過量、脳亦疼甚。後因灸此穴而愈。

  有兵士患鼻衂不已。予教、令灸此穴、即愈。
有人久患頭風、亦令灸此穴、即愈。
但『銅人』、『明堂経』、只云主鼻塞,不聞香臭等疾而已。
故予書、此以補,其治療之闕。
然以脳戸不宜鍼観之 顖会亦不宜鍼。
『鍼経』止云、八歳以下不宜鍼、恐未盡也。

 凡飲食不消、心腹膨脹、面色萎黄、世謂之,脾腎病者、宜灸中脘。

諸葛亮夙興夜寐、罰至二十皆親覧、而所啖食不至数升。
司馬仲達知其将死。既而亮卒、仲達追之。楊儀反旗鳴鼓、若将拒焉。仲達乃退不敢逼。
百姓為之諺曰、死諸葛走生仲達。仲達聞之曰、吾便料生、不便料死故也。其曰料生、葢料其事多而食不如前、死之兆也。食不如前、仲達且知諸葛之且死。
今人飲食減少、是胃気将絶不可久生矣。方且常食吐石、使愈難剋化。
服峻補薬、使脾胃反熱、愈不能食。初不知灸中脘等穴以壮脾胃、亦惑之甚也(難経論四時、皆以胃気為本。釈者曰、言五臓皆以胃気為本。胃者水穀之府。人須仰胃気為生也。然則欲全生者、宜灸胃腕)。

  久冷傷憊蔵府、泄利不止、中風,不省人事等疾、宜灸神闕。

旧伝有人年老而顔如童子者、葢毎歳以鼠糞灸臍中一壮故也。
予甞久患溏利、一夕灸三七壮。則次日不如厠、連数夕灸、則数日不如厠。
足見経言、主泄利不止之験也。又予年踰壮、覚左手足無力。偶灸此而愈。
後見同官説、中風人多灸此、或百壮、或三五百壮皆愈。
而経不言、主中風何也?

  蔵気虚憊、真気不足。一切気疾久不差者、宜灸気海『銅』。

  人身有四海、気海,血海,照海,髄海是也。
而気海,為第一。気海者元気之海也。人以元気為本。
元気不傷、雖疾不害。一傷元気、無疾而死矣。
宜頻灸此穴、以壮元陽。若必待疾作而後灸、恐失之晩也。

  府蔵虚乏、下元冷憊等疾、宜灸丹田。

  人有常言、七七之数、是旁太歳壓本命、六十有一、是太歳壓本命。人値此年、多有不能必者、是固然矣。然伝不云吉人吉其凶者乎。
常観素問、以六八之数為精髄竭之年、是当節其欲矣。(千金云:五十者、一月一泄。要之、四十八便当依此)。『千金』載,『素女論』、六十者閉精勿泄、是欲当絶矣。宜節不知節、宜絶不能絶、坐此而喪生。葢自取之、豈歳之罪哉?
人無罪歳、則雖有孽、猶可違矣。所謂吉其凶者如此、雖不灸丹田可也
(丹田可灸七七壮、或三五百壮)。

  陽気虚憊、失精絶子、宜灸中極。

  中極、一名気原、葢気之原也。人之陽気虚憊者、可不灸此以実其気耶?
(按『難経』云:丹田亦名大中極。言丹田取人之身,上下四旁、最為中間也。
故名為極。此亦曰中極,其去丹田只一寸、雖未若丹田之最中、然不中不遠矣)。

  三里治胃寒、心腹脹満、胃気不足、悪聞食臭、腸鳴腹痛、食不化『銅』。
秦承祖云:諸病皆治。
華佗云、療五労羸痩、七傷虚乏、胸中瘀血、乳癰。
『外台・明堂』云、人年三十以上、若不灸三里、令気上衝目(『明下』云、眼暗)。『千』云、主陰気不足、小腹堅、熱病汗不出、口苦、壮熱、身反折、口噤、腰痛不可顧、胃気不足、久泄利、食不化、脇下注満、不能久立、狂言、狂歌、妄笑,恐怒,大罵、霍乱、遺尿失気、陽厥凄凄、悪寒云云。凡此等疾、皆刺灸之、多至五百壮、少至二三百壮。

  『小品』云:四支但去風邪、不宜多灸、七壮至七七壮止。不得過随年数。
故『銅人』於三里穴、止云灸三壮、鍼五分而已。
『明堂上経』乃云日灸七壮、止百壮。亦未為多也。
至『千金方』則云多至五百壮、少至二三百壮。
何其多耶?要之、日灸七壮,或艾甚小、可至二七壮、数日灸至七七壮止。
灸瘡既乾、則又報灸之。以合乎「若要安,丹田三里不曾乾」之説可也。必如『千金』之壮数、恐犯『小品』之所戒也。
予旧日有脚気疾、遇春則足稍腫。夏中尤甚。至冬腫漸消。偶夏間依『素問』注所説穴之所在、以温鍼微刺之。翌日、腫消、其神効有如此者、謬刺且爾、况於灸乎?
有此疾者、不可不知、、此不止治足腫、諸疾皆治云。

  涌泉治心痛、不嗜食、婦人無子、男子如蠱、女子如妊娠(『千』作如阻)、五指端盡痛、足不得履地、宜鍼灸『銅』。
『千』云:主忽忽喜忘、身体腰脊如解、大便難、小便不利、足中清至膝、咽中痛不可内食、喑不能言、衂不止、云云。

  『千金』於諸穴皆分主之。独於膏肓、三里、涌泉穴、特云治雑病。是三穴者、無所不治也。但,『明堂』云、若灸、廃人行動爾。既欲愈疾。雖不行動数日、未為害也。

  脾兪治食多身痩、泄利体重、四支不収、腹痛、不嗜食『銅』。

  胃兪治胃寒腹脹、不嗜食、羸痩『銅』。

  人之言曰:
血気未動者、瘠甚而不害。
血気既竭者、雖肥而死矣。
則身之羸痩、若未足為人之害者、殊不知人之羸痩、必其飲食不進者也。
飲食不進、則無以生栄衛、栄衛無以生、則気血因之以衰、終於必亡而已。
故『難経疏』云:人仰胃気為主。是人資胃気以生矣。
『五蔵論』云:脾不磨、食不消。是脾不壮、食無自而消矣。
既資胃気以生、又資脾以消食、其可使脾胃一日不壮哉。
必欲脾胃之壮、当灸脾胃兪等穴可也。
 
  心中風、狂走発癇、語悲泣、心胸悶乱、 咳唾血、宜鍼心兪『銅』。
『難経疏』言:心為蔵府之主、法不受病。病則神去気竭。故手足為之清(手足節冷)。名真心痛。旦発夕死。手足温者、名厥心痛、可急治也。
故『千金』言:心中風者、急灸心兪百壮、服続命湯。必泥心兪不可灸之説、則無策矣。但心兪雖可鍼、若刺中心一日必死。又豈易鍼耶?
必欲無此患、平居当養其心、使之和平。憂愁思慮、不使傷其神、乃策之上、必不免此、亦当服鎮心丹等薬補助、乃其次也。

  腎兪治虚労、羸痩、腎虚、水蔵久冷、小便濁、出精、陰中疼、五労七傷、虚憊、足寒如氷、身腫如水『銅』。

  『難経疏』云:夾脊骨有二腎。在左為腎、在右為命門。
言命門者、性命之根本也。其穴与臍平。凡灸腎兪者、在平処立以杖子約量至臍、又以此杖子当背脊骨上量之。知是与臍平処也。
然後相去各寸半取其穴、則是腎兪穴也。
更以手按其陥中、而後灸之、則不失穴所在矣。
凡灸,以随年為壮。灸固有功、亦在人滋養之如何爾?
人当愛護丹田。吾既於『既効方』論之詳矣。而妻妾之戕害、葢末之及也。
君子偕老之序曰、夫人淫乱、失事君子之道。故陳人君之徳、服飾之盛、宜与君子偕老也。宜偕老而不至偕老、夫人之罪多矣。故詩人以刺之、意可見也。
至於士夫志得意満、不期驕而驕、至侍妾数十人、少亦三五輩、淫言褻語不絶于耳、不能自克、而淫縦其欲者多矣。
為内子者、恬不之怪。人有問之者、則曰自母言之、則為賢母。自我言之、未免為妬婦人也。
人或以此多之、其夫亦以為賢而不妬。孰知其不妬、乃所以為禍之歟?
雖然二南之化、至於無妬忌而止。今而言此、豈求異於詩人耶?
是不然。古人十日一御。荀子、彼其不妬者、葢使妾得備十日一御之数爾。
不妬則同、所以不妬則異。吾故表而出之、以為夫婦之戒。固非求異於詩人也。

  曲骨主失精、五蔵虚竭、灸五十壮『千』。『明下』云:但是虚乏冷極、皆宜灸。骨髄冷疼、灸上廉七十壮『千』。

『難経疏』八会曰:
府会中管、治府之病。
蔵会章門、蔵病治此。
筋会陽陵泉、筋病治此。
髄会絶骨、髄病治此。
血会鬲兪、血病治此。
骨会大杼,禁灸、骨病治此。
脈会太淵、脈病治此。
気会亶中、気病治此。

然則骨髄有病、当先大杼、絶骨、而後上廉可也。

  膀胱,三焦津液少、大小腸寒熱(見腰痛)、或三焦寒熱、灸小腸兪五十壮『千』。
三焦,膀胱、腎中熱気、灸水道随年『千』。
膏肓兪主無所不療,羸痩虚損、夢中失精、上気咳逆、発狂健忘等疾。

  膏肓兪無所不療、而古人不能求其穴。
是以晋景公有疾、秦医曰、緩者視之曰、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達之不及、薬不至焉。不可為也。晋候以為良医。而孫真人乃笑其拙、為不能尋其穴而灸之也。
若李予豫之赤龍丹、又能治其膏肓上五音下之鬼、無待於灸也。是緩非特拙於不能灸、亦無殺鬼薬矣。其亦技止於此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