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鍼経摘英集』 元 杜思敬

 

 

九鍼式

 鑱鍼、平半寸、長一寸六分、其頭大末鋭。其病熱在頭身、宜此。

 員鍼、其身員鋒如卵形、長一寸六分。肉分気満、宜此。

 鍉鍼、鋒如黍粟之鋭、長三寸五分。脉気虚少、宜此。

 鋒鍼、刃三隅、長一寸六部。瀉熱出血、発泄痼病、宜此。

 鈹鍼、一名破鍼、末如剣鋒、広二分半、長四寸。破癰腫、出膿血。

 員利鍼、尖如毫、且員且利、中身微大、長一寸六分。調陰陽、去暴痺。

 毫鍼、法象毫、尖如蚊虻雀喙、長三寸六分。調経絡、去疾病。

 長鍼、鋒如利、長七寸。痺深居骨解腰脊節腠之間者宜此。

 燔鍼、一名焠鍼、長四寸。風虚合於骨解皮膚之間者宜此。

 

折量取腧穴法

 

 凡度周身孔穴遠近分寸、以病人男左女右、取手中指第二節、内度両横紋相去為一寸、以薄竹片点量分寸使用。或有人手長身短、或身長手短、或人長胸腹短、或人短胸腹長、揣穴尤宜用意。凡穴不離分肉之間、動脉中。是渓谷之会、以行栄衛、以会大気、其経脈粗細状如細糸、但令当経而刺之、依法補寫、即能愈疾矣。
凡点穴時、須得身体平直、四肢母令挙縮、坐点母令俯仰、立点母令傾側。坐点則坐鍼灸、臥点則臥鍼灸、立点則立鍼灸、反此則不得其穴耳。

 

補瀉法

 

 夫行鍼者、当刺之時、口温鍼暖、先以左手揣按其所鍼栄兪之所、弾而弩之、爪而下之、捫而循之、通而取之、随病人咳嗽一声、右手持鍼而刺之。春夏二十四息、秋冬三十六息、徐出徐入、気来如動脉之状。補者随経脈推而納之、左手閉鍼空、徐出鍼而疾按之、瀉者迎経脈動而伸之、左手開鍼空、疾出鍼而徐按之。随而済之是謂補、迎而奪之是謂瀉。刺実須其虚者、留鍼、陰気隆至乃去鍼、刺虚須其実者、陽気隆至、鍼下熱乃去鍼。

 十二経之病、盛則瀉之、虚則補之、熱則疾之、寒則留之、陥則灸之、不盛不虚以経取之。

 

用鍼呼吸法

 
呼不過三、吸不過五。呼外捻鍼回経気、吸内捻鍼行経気。

 

治病直刺訣

 

 治偏正頭痛

 刺手少陽経絲竹空二穴、在眉後陥中。禁灸、以患人正坐挙手下鍼、鍼入三部。
次鍼足少陽経風池二穴、在脳後風府穴両傍、同身寸之各二寸。鍼入七分、吸気五口、頂上痛為効。
次鍼手陽明経合谷二穴、在手大指岐骨間陥中。随患人咳嗽一声下鍼、刺五分、内捻鍼、令病人吸気三口、次外捻鍼、呼気三口、次又内捻鍼、吸気五口、令人覚鍼下一道痛如線、上至頭為度、長呼一口気出鍼。

 

 治眉攅内疼痛不可忍者

 刺足陽明経解谿二穴、在足腕上陥中。刺入五分。

 

 治風痰頭痛

 刺足陽明経豊隆二穴、在外踝上八寸下廉、(月+行)外廉陥中、別走太陰。鍼入三分、灸三壮。

 

 治中風口噤、牙関不開

 刺督脉水溝一穴、在鼻柱下、一名人中、手陽明之会。鍼入四分。
次鍼足陽明頬車二穴、在耳下曲頬端陥中、側臥張口取之。鍼入四分、得気即瀉。

 

 治中風口眼喎邪

 刺足少陽経聴会二穴、在耳前陥中、上関下一寸、動脉宛宛中、張口得之。
次足陽明経頬車二穴、地倉二穴、挟口吻傍四分、外如近下有脉微微動、蹻脉、手足陽明之会。左取右、右取左、宜頻鍼灸、以取尽風気、口眼正為度。鍼入四分。

 

 治中風手足不随

 鍼百会穴、在前頂後一寸五分、頂中央旋毛中可容豆。督脉、足太陽交会於巓上。鍼入二分。
聴会穴、手少陽脉気所発。鍼入七分、留三呼、得気即瀉。
肩髃穴、在肩端両骨間陥中宛宛中、挙臂取之。手陽明、蹻脉之会。
曲池穴、在肘外輔骨屈肘曲骨之中、以手拱胸取之。鍼入七分。
三里穴、在曲池下二寸、按手肉起兌肉之端。鍼入三分。
懸鐘穴、在外踝上三寸動脉中、足三陽之大絡。鍼入六分。
風市穴、在腿外両筋間、正身舒下両手著腿、当中指頭陥中。
其七穴左治右、右治左、以取尽風気、軽安為度。

 

 治中風気塞涎上、不語昏危者

 鍼百会。
風池、在顳顬後髪際陥中、足少陽、陽維之会。鍼入七分。
大椎、在第一椎上陥中、手足三陽、督脉之会。鍼入五分。
肩井、在肩上、缺盆上大骨前一寸半、以三指按取之、当中指下陥中者是。手足少陽、陽維之会。只可鍼入五分。
曲池、具在前。
間使、在掌後三寸両筋間陥中、厥陰手経。鍼入三分。
三里等七穴、左治右、右治左、以取尽風気、神清為度。

其病並依穴鍼灸、或有不愈者何?答曰:一則不中穴。二則雖中穴、刺之不及其分。三則雖及其分、気不至出鍼。四則雖気至、不明補瀉故。
其病或有随鍼而卒者何?答曰:一則不知刺禁(假令刺中心即死之類是也)。二則不明脉候(假令下痢、其脉忽大者死、不可刺之)。凡鍼灸者、先須審詳脉候、観察病証、然後知其刺禁、辨其経絡穴道遠近、気候息数深浅分寸、其病刺之獲時而愈者矣。不可一途而取、不可一理而推之。

 

 治失音

 

 刺任脉天突一穴、在結喉下一夫宛宛中、陰維、任脉之会。鍼入五分。
次鍼手少陰経神門二穴、在掌後兌骨之端陥中。鍼入三分。
次鍼手少陽経支溝二穴、在腕後三寸両骨之間陥中。鍼入三分。
次鍼足少陰経湧泉二穴、在足心、屈足巻指宛宛中。鍼入五分。
如舌急不語、刺喑門一穴、在項中央入髪際五分宛宛中、仰頭取之。鍼入二分。
舌緩不語、刺風府一穴、在項髪際上一寸大筋内宛宛中。鍼入三分。

 

 治牙疼

 

 刺手陽明経合谷二穴、在手大指次指岐骨間陥中。鍼入三分。
次陽明経内庭二穴、在足大指次指外間陥中。如虫食疼者、?薬而愈。

 

 治耳聾耳鳴

 

 刺手少陽経翳風二穴、在耳後陥中、按之引耳中。令病人持銭二十四文、口噛(咬)側臥取之。鍼透口中、令病人閉口鼻、搖頭、其怒気従耳中出。
次鍼足少陽経聴会二穴。

 

 治鼻衄不止

 

 刺督脉喑門一穴。
手陽明経合谷二穴。
手陽明経内庭二穴、足大指次指外間陥中。

 

 治眼疼不可忍

 刺足少陽経風池二穴、手陽明合谷二穴、立愈。

 

 治頷腫如升、喉中閉塞、水粒不下

 

 以三稜鍼刺手太陰経少商二穴、微出血、瀉諸陽臓熱湊。在手大指端内側、去爪甲角如韮葉。兼刺手大指背頭節上、以三稜鍼排刺三鍼、出血佳。
次鍼手太陽経陽谷二穴而愈。在手外側宛中、兌骨之下陥中。鍼入三分。

 

 治喉痺

 

 刺足陽明経豊隆二穴。
足少陰経湧泉二穴。
次手少陽経関衝二穴、在手小指次指之端、去爪甲角如韮葉。如病甚以小三稜鍼蔵於筆鋒中、妄以点薬、於喉中痺上乃刺之、則有紫血頓下、効。如不蔵鍼、恐患人難以刺之。

 

 治繞踝風

 

 刺手陽明経曲池二穴。
如繞外踝痛、兼刺足少陽経孫絡二穴、在小指間。
如繞内踝痛、兼刺足太陰経大都二穴、在足大指本節後陥中。鍼入三分。
如(月+定)前痛、兼刺足厥陰経行間二穴、在足大指間動脉應手陥中。鍼入六分。

 

 治大便不通

 

 刺任脉気海一穴、在臍下一寸五分。用長鍼鍼入八分、令病人覚急便三五次為度。
次鍼足陽明経三里二穴、在膝下三寸、(月+行)外廉両筋分肉間、極重按之則足跗上動脉止矣、当挙足取之。鍼入五分。
凡大便不通勿便攻之、先刺気海穴、訖、令人下挟臍揉胃之経、即刺三里穴、覚腹中鳴三五次即透矣。

 

 治轉脬小便不通

 

 刺任脉関元一穴、在臍下三寸。小腸之募也、足太陰、少陰、厥陰之会。下紀者関元也。用長鍼入八分、患人覚如淋瀝三五次為度。次鍼足太陰経三陰交二穴、在足内踝上三寸骨下陥中、足太陰、少陰、厥陰之交会。鍼入三分。
凡小便不通勿便攻之、先鍼関元一穴、訖時、別使人揉少腹、刺三陰交二穴、即透矣。

 

 治五噎、黄疸、醋心、多睡、嘔吐不止

 刺任脉天突一穴、在結喉下一寸宛宛中、陰維、任脉の会。鍼入五分、留三呼、得気即瀉。
次鍼足少陰経通関二穴、在中腕穴両傍同身寸之相去各五分。用長鍼鍼入八分、左捻鍼能進飲食、右捻鍼能和胃。許氏云此穴一鍼四効;次鍼破病根、腹中作声為二効;次覚流入膀胱、為三効;然後覚気流行入腰後腎堂間、為四効矣。

 

  治忽然気滞腰疼不可俯仰

 

 刺足太陽絡神関二穴、在背兪部第十四椎下両傍相去各三寸。用毫鍼鍼入五分、得気即瀉。即志室也。
次鍼足厥陰経行間二穴。
今附久虚人腰痛刺而復発者、腰重不能挙体。刺足太陽経委中二穴、在膕中央約紋中動脉。取経血而愈。
凡腰痛刺之不已者、刺八髎穴而愈。在腰尻分間(乃上、下髎是也。穴具『銅人』。

 

 治腰背具疼不可忍

 

 刺足少陽経風池二穴。
次鍼手陽明経合谷二穴。
次足太陽崑崙二穴、在足外踝後跟骨上陥中。鍼入五分。
凡痛勿便攻之、先以正痛処鍼之、穴名天応穴、鍼名決痛鍼。鍼訖、以手重按捻之、而随経刺穴即愈。謂痛捻之発散、栄衛流行、刺之速愈也。

 

 

 治腎虚腰痛久不已

 刺足少陽経肩井二穴。
次鍼足太陽経腎兪二穴、在背兪部第十四椎下両傍相去各一寸五分、与臍平。鍼入五分、留七呼、可灸、以年為壮。

 

 治腰脊内引痛不得屈伸

 

 近上痛者、刺手陽明経合谷二穴。
近下痛者、刺足太陽経崑崙二穴。
次刺足少陰経伏白二穴、在足内踝上二寸陥中。鍼入三分、留三呼、灸三壮。

 

 治脊強反折

 
刺督脉瘂門一穴、応時立愈。

 

 治臂膊疼痛不可忍

 

 刺足少陽経肩井穴。
手陽明経肩髃穴。
次曲池穴、得気先瀉後補之。灸亦大良、可灸三壮。

 

 治腰胯疼痛不得転側

 

 刺足少陽経環跳二穴、在髀枢中、側臥伸下足、屈上足取之。用長鍼鍼入一寸。
次鍼丘墟二穴、在足外踝下如前陥中、去臨泣穴三寸。鍼入五分、留三呼、灸三壮。

 

 治胸脇痛不可忍

 

 刺足厥陰経期門二穴、肝之募也、在不容傍一寸五分、直両乳第二肋端。足太陽、陰維之会。鍼入四分。
次鍼章門二穴、脾之募也、在大横外直臍季肋端。側臥屈上足、伸下足、挙臂取之、足少陽之会。鍼入六分、可灸七壮、至七七壮。
次鍼足厥陰経行間二穴。
足少陽経丘墟二穴。
足少陰経湧泉二穴。

 

 治胸中痰飲、蠱毒、霍乱、驚悸、腹脹暴痛、恍惚不止、吐逆不食

 

 刺任脉巨闕一穴、心之募也、在臆前蔽骨下当中是也。手太陽、足陽明所生、任脉之会。上紀者、中脘也。用毫鍼鍼入八分。
次鍼足厥陰経期門二穴。
凡刺腹部諸腧穴、気虚人納息大七八口、下入丹田、閉気刺之。

 

治五膈気喘息不止

 刺任脉中脘一穴、一名太倉、胃之募也、経云腑会太倉。在上脘穴下一寸、兼臍上蔽骨下当中是也。手太陽、足陽明所生、任脉之会。上紀者、中脘也。用毫鍼鍼入八分。
次鍼厥陰経期門二穴。
凡刺腹部諸腧穴、気虚人納息大七八口、下入丹田、閉気刺之。

 

 治心悶不已

 
刺手少陽経支溝二穴。
足陽明経三里二穴。

 

 治熱労上気喘満、腰脊強痛

 

 刺足太陽経肺兪二穴、在背兪部第三椎下両傍相去同身寸之各一寸五分。鍼入五分、留七呼、可灸百壮即止。
次鍼手太陰経尺沢二穴。

 

 治卒心痛不可忍

 

 刺任脉上脘一穴、在蔽骨下三寸、足陽明、手太陽之会。鍼入八分、先補後瀉。其穴下鍼令患人覚鍼下気行如裹鶏子入腹為度。
次鍼気海二穴。
足少陰湧泉二穴。
無積者刺之如食頃而已;有積者、先飲利薬、後刺之立愈。如不已、刺手厥陰包絡経間使二穴、在掌後三寸両筋間陥中。
次鍼手少陽三焦経支溝二穴。
次鍼足陽明経三里二穴。
如灸冷心痛、燔鍼鍼任脉巨闕。(如五臓気相干心痛者、刺之無不愈。有小腸気、痃癖、膀胱気、脇痛等疾、皆痛至心、宜審諦、不可執一而刺之。

 

 治腹暴脹按之不下

 

 刺任脉中脘、気海二穴。
次鍼足陽明経三里二穴。

 

 治男子元臓発動、臍下痛不可忍

 

 刺任脉気海一穴。
次鍼足太陰経三陰交二穴立愈。

 

 治男子臓気虚憊、真気不足、一切気疾久不瘥、不思飲食、全無気力

 

 燔鍼鍼任脉気海一穴。鍼入五分、可灸百壮。
次以毫鍼鍼足陽明経三里二穴。

 

 治脾胃虚弱、心腹脹満、不思飲食、腸鳴腹痛、食不化

 

 刺足陽明経三里二穴。
次鍼足太陰経三陰交二穴。
凡刺腹痛諸腧穴、須鍼三里穴下気、良。

 

 治水痢不止、食不化

 

 刺足陽明経天枢二穴、大腸之募也、在挟臍両傍各二寸。鍼入五分、留十呼、可灸百壮。

 

 治脱肛

 
刺督脉百会穴一穴、在頂中央旋毛中可容豆。鍼入二分、可灸七壮、至七七壮即止。

 

 治腹有逆気上攻、心腹脹満上搶心、痛不得息、気衝腰痛不得俯仰

 

 灸足陽明経気衝二穴、在臍下七寸、両傍相去各二寸、鼠鼷上一寸動脉応手宛宛中。可灸七壮、炷如大麦、禁鍼。
次鍼三里二穴而愈。

 

 治痃癖、小腸、膀胱、腎余疝気等疾

 

 刺任脉気海一穴。
次鍼五區二穴、在気海両傍相去各三寸三分、一並三穴。燔鍼氏五分、可灸百壮即止。
次以毫鍼刺足陽明経三里二穴、足太陰経三陰交二穴。

 

 治小腹疼痛不可忍者

 

 刺任脉関元一穴。
次鍼足陽明経三里二穴。

 

 治尸厥

 

 刺任脉玉泉一穴、在臍下四寸。鍼入三分。
次鍼足太陰経隠白二穴、在足大指端内側去爪甲角如韮葉。鍼入三分。
更兼両脇下熨之。

 

 治鬼擊

 

 刺足陽明三里二穴、手少陽経支溝二穴、立愈。不愈復刺。『霊枢経』云:刺之気不至、無問其数、刺之気至、去之勿復鍼。

 

 治中悪

 

 刺督脉水溝一穴。
任脉中脘、気海二穴。
凡刺胸腹者、必以布繳乃単布上刺。

 

 治男子卒疝少腹痛不可忍

 

 刺足厥陰経大敦二穴、在足大指外側端、去爪甲角如韮葉及三毛中。鍼入三分、留六呼、可灸七壮。
次鍼足陽明経陰市二穴、在膝上三寸伏兔下、若拜而取之。鍼入三分、可灸五壮。
兼刺陰蹻経照海二穴、在足内踝下。鍼入三分、可灸七壮。四穴左取右、右取左、刺之立已。

 

 治風癇、熱病、心風驚悸、霍乱吐痢、伏梁気状如覆杯

 

 刺任脉上脘一穴。
次鍼足陽明経三里二穴。

 

 治口瘡、舌下腫難言 舌縦涎出及舌根急縮

 刺任脉廉泉一穴、一名舌本。在頷下結喉上、陰維、任脉之会。可灸三壮、鍼入三分、得気即瀉。
次鍼足少陰経湧泉二穴。

 

 治傷寒在表、発熱悪寒、頭項痛、腰脊強、無汗、尺寸脉倶浮

 

 宜刺手陽明経合谷二穴、依前法刺之、候遍体汗出即出鍼。此穴解表発汗大妙。

 

 治傷寒結胸者

 

 別使人以手於心蔽骨下正痛処左伴揉之、以毫鍼刺左伴手少陽経支溝二穴、在腕後三寸両骨之間、坐而側臂取之。次至手厥陰経間使結即止、名曰双関刺。
次鍼右伴足厥陰経行間穴、在足大指間動脉応手陥中、臥而取之。鍼入六分。
此支溝、行間穴下鍼至分数、内捻鍼令病人五吸、次外捻鍼三呼、又次内捻鍼五吸訖、長呼一口気出鍼、即左伴一壁結胸立効。右伴依上刺之、慢慢呼吸停騰用鍼、獲時而愈、無有不効。

 

 治傷寒飲水過多、腹脹気喘、心下痛不可忍

 

 刺任脉中脘、気海二穴立愈。
如少腹上有気衝者、兼刺足陽明経天枢、気衝、三里等穴。
次鍼足太陰経三陰交穴。状無此証只刺前穴而已。

 

 治男子婦人血結胸、面赤、大燥口乾、消渇、胸中疼痛不可忍者

 

 刺足厥陰経期門二穴。
次鍼任脉関元一穴。若妊娠不得刺関元穴、刺之胎死不出、子母倶亡、切須慎之。

 

 治傷寒過経不解

 

 刺足厥陰経期門二穴、使経不傳
凡治傷寒、辨其足三陰三陽経、審而刺之。仲景傷寒傳足経、不傳手経、此之謂也。

 

 治傷寒手足逆冷

 

 刺足太陰経大都二穴、在足大指内側本節後陥中。鍼入三分。
次鍼足陽明経内庭二穴。
次鍼足少陰経太谿二穴、在内踝後跟骨上動脉陥中。鍼入三分。
次鍼足厥陰経行間二穴。

 

 治傷寒交汗不出

 

 刺足少陽経風池二穴、侠谿二穴、在足小指岐骨間本節前陥中。鍼入三分。
次手太陰経魚際二穴、在手大指本節後内側散脉中。鍼入二分、留三呼。
次経渠二穴、在手寸口陥中。鍼入二分。
次足陽明経内庭二穴、応時汗出。

 

 治傷寒胸中熱不已

 瀉足太陽経大杼二穴、在項後第一椎両傍相去各一寸五分陥中。鍼入五分。
次風門二穴、第二椎両傍相去各一寸五分。鍼入五分、留七呼。
次手太陰経中府二穴、在乳上三肋間、動脉応手。鍼入三分。
次足陽明経缺盆二穴、在肩下横骨陥中。鍼入三分。

 

 治傷寒胃中熱不已

 

 瀉任脉中脘一穴。
足陽明経三里二穴。
次上廉二穴、在三里下三寸、挙足取之。鍼入三分。
次下廉二穴、在上廉下三寸、当挙足取之。鍼入八分。
気衝二穴、一名気街。

 

 治傷寒四肢熱不已

 瀉手太陰経雲門二穴、在結喉下四寸、両傍相去各六寸、巨骨下。鍼入三分、不宜深刺、可灸五壮。
次鍼手陽明経肩髃二穴、在肩端両骨間陥者宛宛中、挙臂取之。鍼入二分。
次太陽経委中二穴。
次督脉腰兪一穴、督脈気之所発也。在二十一椎節下間宛宛中。以挺腹地舒身、両手相重支額、縦四体、然後乃取得其穴。鍼入五分、留七呼、可灸七七壮。

 

 治産生理不順、或横或逆、胎死腹中、胞衣不下

 

 刺足厥陰経太衝二穴、在大指本節後二寸、或一寸半陥中。鍼入八分、補百息。
次補手陽明経合谷二穴。
次瀉足太陰経三陰交二穴、立時分解、决験如神。

 

 治産婦血運不省人事

 

 鍼手少陽経支溝二穴、足陽明経三里二穴、足太陰経三陰交二穴。

 

 治婦人経血過多不止並崩中者

 

 毫鍼刺足太陰経三陰交二穴。
次鍼足厥陰経行間二穴。
次足少陽経通里二穴、在足小指間上二寸骨罅間。鍼入二分、各灸二七壮。
凡灸虚則炷火自滅、実則灸火吹滅。

 

 治産子上逼

 

 病人正坐、用人抱頭抱腰微偃、以毫鍼刺任脉巨闕一穴。挙手下鍼、刺至即子、令人立甦不悶
次鍼補手陽明経合谷二穴、瀉足太陰経三陰交二穴、応鍼而落。如子手掬心、生下手心内有鍼痕、是験。

 

 治女子漏下不止

 

 刺足太陰経三陰交二穴、足厥陰経太衝二穴並止

 

 治婦人経脉不通

 

 刺手陽明経曲池二穴、手少陽経支溝二穴、足陽明経三里二穴、足太陰経三陰交二穴。如経脉壅塞不通者、瀉之立通;如経脉虚耗不行者、補之経脉益盛即通行矣。

 

 治婦人堕胎後手足逆冷

 

 刺少陽経肩井二穴立愈。

 

 治蝎螫不可忍者

 

 詳其経絡部分逆順、蹙気毫鍼刺之。
其鍼呪過、呪曰:天霊即栄、願保長生、太玄之一、守其真形、臓腑神君、各保安寧、神鍼欲下、万毒潜形。急急如律令攝。(凡鍼呪之、其病速愈。黙念一遍吹一口気於鍼上刺之)。

 

 治急食不通並傷寒水結

 

 刺手陽明経三間二穴、下鍼至合谷穴、三補三瀉、候腹中通出鍼。
次取足太陽経承山二穴、在兌腨腸下分肉之間陥中。鍼入七分瀉之。

 

 治閃著腰疼、錯出気腰疼及本臓気虚

 

 以員利鍼刺任脉気海一穴。肥人鍼入一寸、痩人鍼入五分、三補三瀉、令人覚臍上或臍下満腹生痛停鍼、候二十五息、左手重按其穴、右手進鍼三息。又停鍼二十五息、依前進鍼、令人覚従外腎熱気上入小腹満肚出鍼、神妙。

 

 治頭風面腫、項強不得回顧

 刺手少陽経天牖二穴、在頚筋缺盆上天容後、天柱前、完骨下、髪際上。鍼入五分、留七呼、不宜補、又不宜灸。若灸之、面腫眼合、取足太陽経譩譆二穴、在背兪部第三行肩膊内廉、挟第六椎下両傍相去各三寸、正坐取之、足太陽脉之所発也。鍼入六分、留三呼、瀉五吸。後鍼天牖、風池、其病即瘥。若不先鍼譩譆即難瘳其疾也。此者久病流注之法、今挙此為例、学者宜須審詳。

 

 治小腸気

 

 以毫鍼刺足厥陰経行間二穴、足陽明経三里二穴。

 

 治脉微細不見、或時無脉者

 

 以員利鍼刺足少陰経復溜二穴、在内踝上二寸陥中。鍼至骨順鍼往下刺之、候回陽脉生大、乃出鍼。